您好,欢迎访问Im电竞端口-im电竞平台首页下载ios网站!
推荐产品
推荐新闻
im电竞平台下载ios
咨询热线
15192971111
全国售后热线:
15192971111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来源:im电竞平台首页 作者:im电竞平台下载ios 发布日期:2024-09-08 10:55:09浏览次数: 22 二维码分享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22〕78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全方位服务国家发展需要,保障国家矿产品供应链安全,支撑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及习总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构建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为主线,以钒钛钢铁、特色农产品等主导产业为抓手,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引领打造区域性矿产品骨干流通走廊,培育壮大现代流通企业,提升现代流通治理水平,提高流通效率,形成高效便捷、融合联动、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为构建钒钛钢铁供给新格局,维护国家战略资源供应链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统筹谋划布局,全方位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全方位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全方位夯实流通发展基础。

  1.国家所需,城市所长。充分发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优势,强化战略性矿产资源生产供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实现服务全局与自身发展有机统一,保障国家钒钛资源与产业安全。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筹谋划流通设施建设、服务体系构建、技术装备升级、业态模式创新,促进现代商贸和物流与区域、产业、消费协同布局,构建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流通服务体系,实现流通网络高效联通。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思路,合理制定近期、中远期建设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重点项目的建设。

  3.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切实发挥现代流通体系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纽带和通道作用,提高物流要素配置效益。更好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引导作用,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流通市场。

  4.协同联动,融合发展。推动钒钛钢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金融链、创新链融合联动,建设西部矿产品(钒钛钢铁)骨干流通走廊,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构建钒钛钢铁产业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产业协作机制,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助力钒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总体目标。立足服务钒钛钢铁等重要商品和资源要素流通,围绕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以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依托,积极推动全国钒钛钢铁交易市场建设,将攀枝花市打造成为攀西国家战略资源保供基地、川西南及滇西北战略性物流枢纽以及国家钒钛钢铁产业组织中心,支撑攀枝花建设成为流通高效、内畅外联、发展有序的功能型战略流通支点城市。

  战略资源保供能力显著提高。进一步推动钒钛钢铁产业强链补链,实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采选能力达到5000万吨/年,钒钛钢铁产品产量3500万吨/年,基本构建钒钛钢铁供给新格局。

  现代流通网络内畅外联。铁路、公路、货运场站、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流通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建成攀枝花国际铁路物流港,形成高效便捷大宗物资多式联运体系,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物流节点体系基本完善,基本形成与3500万吨钒钛钢铁采供销相匹配的物流网络,攀枝花物流枢纽单元化、集装化运输比重稳步提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物流成本逐步降低。通过走廊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路桥走廊等国内物流大通道联动能力明显增强,依托中老班列、中欧班列的国际物流水平显著提升。

  现代流通市场有序高效。搭建钒钛钢铁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平台,西部钒钛钢铁供应链枢纽基本形成,初步形成全国性钒钛钢铁交易市场,原材料、产品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逐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流通物联网加快发展,流通业态创新模式更加丰富多元,流通供应链做大做强,延链补链强链取得显著成效。

  现代流通企业做优做强。引进培育12家5A级物流企业、12家现代供应链示范创新企业,促进商贸物流融合,深度嵌入钒钛钢铁生产各环节,打造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

  2.阶段目标。至2025年,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区域钒钛钢铁交易中心和现代供应链中心,有效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西部矿产品(钒钛钢铁)骨干流通走廊初步构建。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75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降低1%2%,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带动就业人数增长1万人,带动进出口额增长4%。

  展望2035年,建设满足国家战略需要与区域发展高效协同、国内国际一体联动的现代化流通体系,现代流通智慧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公铁水等干线物流组织能力进一步增强,现代化供应链组织在支撑区域物流及产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充分彰显。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1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降低2%,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带动就业人数增长2.5万人,带动进出口额增长6%。

  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为契机,以攀枝花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为抓手,主动担当、牵头建设西部矿产品(钒钛钢铁)骨干流通走廊,构建全国钒钛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国家钒钛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生产供应以及关键领域对高端金属材料的需求;同时,充分发挥攀枝花光热气候资源、可再生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现代特色农产品,积极融入区域流通走廊建设,形成“一廊两向、一主三辅”骨干流通走廊建设格局。

  其中“一廊两向”即引领建设西部矿产品(钒钛钢铁)骨干流通走廊,走廊覆盖南北、东西两个主要方向,实现以攀枝花为核心的全国钒钛钢铁产业链支撑骨架。

  “一主三辅”即攀枝花围绕西部矿产品(钒钛钢铁)骨干流通走廊为建设主线的同时发挥光热气候资源、可再生资源等产业优势,积极参与建设周边三条骨干流通走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将攀枝花打造成为国家钒钛钢铁原材料供保中心、全球高端钒钛钢铁制造中心、全国钒钛钢铁贸易中心。建设“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构建世界级钒钛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钒钛深加工产品,打造全流程钒钛金属产业链,加快建成全球知名国内第一的原料基地、全球第一的材料基地、国内领先的加工基地、国内先进的研发基地,引领构建钒钛钢铁骨干流通走廊。

  其中,国家钒钛钢铁原材料保供中心,即保障钒钛战略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持续提升钒钛原材料品质,推进钒钛原料“稳量保供”。全球高端钒钛钢铁制造中心,即瞄准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推动钒钛合金产品增品种、提产量、扩质效,促进钒钛产品向高端与终端应用迈进。全国钒钛钢铁贸易中心,即围绕钒钛钢铁供需精准对接,以供应链为主线,主动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国内一流、线上线下联动的钒钛钢铁专业交易市场。

  构建钒钛钢铁供给新格局,保障国家战略资源供应链安全。通过构建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钒钛钢铁骨干流通走廊,完善基于全国资源支撑的钒钛产业链供应链,打造钒钛钢铁产业集群,实现钒钛资源分布式储备仓,提升钒钛产业供应链韧性及安全水平,保障关键领域对高端金属材料的供给和需求,担当保障国家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的时代使命。

  推动区域融通发展,实现钒钛钢铁产业强链补链。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规划、指导作用,坚持在区域层面谋划理顺以攀枝花为中心的西部矿产品(钒钛钢铁)骨干流通走廊,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强化钒钛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战略合作与利益绑定,鼓励区域内本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沟通联系,互通有无,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区域生产供应体系,形成在关键时刻和极端情况下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经济正常运转的循环畅通产业链条,打造具有较强扩张能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拓展以钒钛钢铁资源为主体的流通体系辐射带动能力。依托走廊建设推动钒钛钢铁产业聚集,实现由初级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面提档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产业产值、终端产品产量实现倍增,钒钛钢铁产业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构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全球化钒钛钢铁产业生态圈。

  全方位夯实廊道经济发展基础,推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依托西部矿产品(钒钛钢铁)骨干流通走廊建设契机,加快沿线地区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推进大丽攀、攀昭毕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廊道经济、枢纽经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攀枝花市清洁能源富集,水电资源和副产氢资源丰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明显。攀枝花“置顶”国家战略需求,积极融入动力电池骨干流通走廊、新能源氢能源骨干流通走廊以及农产品骨干流通走廊等周边区域流通走廊建设,助力增强区域农产品、能源供需匹配能力,拓展区域流通走廊规模,成为优势独特的重要支点。

  着眼于发挥市场在流通领域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构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通的大市场。

  1.简化行政审批。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对重点发展的钒钛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产业等实行“容缺审批”。实施重大事项快速决策和联合预审机制,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推行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助力企业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

  2.优化监督检查。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的市场监管,完善电子化“互联网+监管”的系统。围绕钒钛钢铁及现代物流领域风险管控,针对高频、高风险投诉事件联合监管需要,科学精准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做到计划外无检查。对涉企的高频事项,完善跨部门合规指导清单,建立“预约式”指导服务机制,探索跨部门“综合帮一次”,指导合规落地,做到不预约不计划。根据信用风险模型梳理重点监管对象,做好差别化分类,形成入企检查“白名单”,在合理期限内不定计划不检查,最大限度减少扰民烦企,做到“讲信用”不计划。

  3.清理不合理规定。按照《攀枝花市政法机关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组织各部门对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实施“地毯式”清理,重点针对钒钛钢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文件打架”、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可能存在的限制公平竞争、干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等问题,破解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壁垒,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开放环境,全方位打造四川一流、区域最佳的营商环境,争创四川营商环境优秀等级城市。

  4.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和项目储备,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实施。完善市场主体信息共享,统一规范公共交易规则和智慧监管。促进要素资源有序流动、高效配置、依法解决融资、交易等相关问题并保护各方权益。

  1.建立有序的服务业市场。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加强流通领域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鼓励委托具备相应评估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咨询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对有关政策措施进行公平竞争评估。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按照《攀枝花市涉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处理办法(暂行)》规定,通过“12345”“12315”等平台渠道,及时处理回应涉公平竞争审查问题的投诉举报。

  2.完善市场服务体系。畅通“双循环”,拥抱“国际化”,多措并举开放招商,加强投资贸易市场国际化,打造国际人才柔性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主体信息共享,统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规则和智慧监管,提高整体通关效率。促进要素资源有序流动、高效配置,依法解决破产、融资、交易等相关问题并保护各方权益。

  推进钒钛钢铁、农产品等重点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市场,打造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型现代商贸体系。

  1.打造攀枝花综合性钒钛钢铁交易市场。鼓励钒钛产业龙头企业整合生产、采购、物流、销售等环节一体化发展,提升整合钒钛钢铁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平台服务能级,扩大市场集聚效应,加快建设蜀物攀枝花智慧物流产业园,打造攀枝花综合性钒钛钢铁交易市场,提升钒钛钢铁产业供应链韧性及安全水平。

  2.组建钒钛金属收储制度。充分利用攀枝花钒钛资源,抢抓储能产业发展新机遇,围绕钒储能电池所需的钒资源进行收储交易,推广“钒钛交易中心+能源金属收储+储能设备融资租赁”机制。通过从原材料到钒制品的全过程收储,打通钒产品供应链,从而确保钒制品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实现储能用钒保供,平抑非理性市场波动,提高钒钛产品市场占有率。

  3.打造全国钒钛钢铁产品交易所。推动钒钛钢铁产品期现结合、实物交割,延伸产业链条,鼓励符合条件的钒钛钢铁现货企业申请设立保税交割库。推动期货现货市场联动发展,持续提高钒钛钢铁产业链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广度与深度,积极利用期货套期价格信息合理安排生产经营,科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规避原材料、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稳定生产经营,推动钒钛钢铁行业从高风险模式向高质量模式转变。探索建立钒钛产品价格指数等指数体系,发挥现代流通体系的市场链接和产业组织作用,提高产业预警和防风险能力。建设以人民币计算、结算的钒钛钢铁期货市场,提高“攀枝花价格”影响力,形成境内外交易者共同参与、共同认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钒钛钢铁期货价格。

  1.建设区域农产品交易市场。围绕总发和瓜子坪冷链物流基地,以“攀果”为媒,通过晚熟芒果、早春蔬菜等量大果蔬品类引领示范,发挥特色农产品规模化、集群化优势,积极引进国内、省内知名物流、电商及商贸龙头企业,建设符合攀枝花特点的“全链条、网络化、可追溯、新模式”的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为攀枝花果蔬规模化种植和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支撑。探索“互联网+标准化”等营销模式,采取农超对接、直销店、体验店等形式,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农产品交易市场智慧化、电商化、网络化。引导标准化菜市场、社区菜店、连锁生鲜超市、果蔬商店、周末蔬菜直销市场、社区自动取货柜等零售网点进行合理布局,构建多种业态共同发展的农产品零售网络体系,建成一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2.融入区域农产品流通走廊。立足攀枝花“攀粮、攀果、攀菜、攀畜、攀花”特色农产品,积极融入西部农产品骨干流通走廊,探索前端市场、中端深加工、后端战略储备的农产品集散模式,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产品跨区域调节,夯实“天府第二粮仓”粮食安全根基。

  1.支持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服务业“三百工程”,加大对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支持力度,梯队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贸流通市场主体。重点引进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攀枝花设立区域运营中心,完善全市物流节点设施建设与运营。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等平台,积极转型升级,形成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鼓励引导国家级、世界级钒钛钢铁商贸流通企业在攀枝花开展业务,培育一批、打造一批布局全球网络、统筹全球资源的“千亿级”现代商贸流通企业。

  2.强化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流通企业抢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大力发展绿色流通,引领钒钛钢铁流通产业升级。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细化,深化攀枝花在全球范围内钒钛钢铁参与度,引领产业升级。

  1.推动内外市场衔接联通。推进企业“同线同标同质”产品经营,多渠道搭建出口产品内销平台,跨界打通内外贸协同发展壁垒,便利企业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开放战略,推动攀枝花“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构建内外贸结合、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钒钛钢铁、农产品等集散交易市场。加强对接四川省口岸物流办的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项目(B型)、保税监管仓、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快推动攀枝花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提升外贸服务功能。发挥本地企业在南向市场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等先发优势,推动企业向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出口产品、开展技术服务,增强拓展国际市场能力。推动内外贸市场规则、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促进内贸与外贸有机融合。

  2.优化外贸服务体系与平台建设。聚焦钒钛新材料产业,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营的模式,加快搭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加大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融合。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和模式,简化通关流程,加快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高质量推进通关一体化,落实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海关监管机制。创新对外贸易金融服务政策,完善以口岸监管、出口退税为重点的对外贸易服务体制机制,全面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与东盟等重点国别开展经贸合作,投资建设境外产业合作园和海外仓,建设海外仓公共服务平台,复制推广“前店后仓+快速配送”模式,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发展水平。

  加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结合钒钛钢铁、农产品等产业需求,重点提升国际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领域发展水平,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群,强化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大力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全面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支撑能力。

  1.加快推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以国家授予攀枝花“两枢纽一支点”的战略目标为引领,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示范区,构建“一枢纽四组团”物流空间格局,统筹全市物流体系。“一枢纽”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金江+格里坪”片区为主,包含马店迤资拓展区(同时依托金沙江下游黄金水道及攀枝花港中心港区发展航运物流)。“四组团”包括东区物流组团、仁和物流组团、米易物流组团、盐边物流组团。

  2.增强国际物流服务功能。紧抓RCEP生效、中老铁路和成昆复线通车等历史性机遇,发挥攀枝花市南向开放门户区位优势,加强与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昆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昆明磨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宝鸡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重要物流枢纽联动发展,共建“昆蓉东盟”泛亚铁路大通道。提高中老班列运行质量,构建承内启外的公铁、公铁水、公铁海、公空等多式联运体系,密切衔接南亚、东南亚重要枢纽、能源与原材料产地等,为构建国际物流服务网络提供支撑。创新境外端窗口沟通、双边贸易、回程揽货模式,加大大宗商品、钛精矿、海绵钛、钢铁制品、特色商品及食品、水果等国际双向流通规模。

  3.构建大宗物资物流服务网络。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功能,引导钒钛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物流嵌入国家物流枢纽服务系统,推动大宗商品物流向攀枝花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为载体的集约模式转型,促进相关生产企业仓储资源合理配置。推进物流与大宗商品加工业融合发展。提高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大通道对钢材、钒钛产品、煤炭等大宗物流的承载能力,完善物流组织功能,加快物资周转,提升系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按需开行货物列车,更好地发挥铁路在大宗物资运输和长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推行大宗货物“一口价”运输,按规定对货运杂费项目实行减费降费政策,促进大宗商品物流降本增效。

  1.建设冷链物流基地。推动仁和冷链物流基地、东区农产品冷链物流集配中心、格里坪冷链物流集配中心、盐边红格农产品冷链物流集配中心、米易丙谷农产品冷链物流级配中心以及多个末端冷链物流节点建设。

  2.补齐冷链仓储物流设施短板弱项。联动成都市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融入区域冷链产品销地网络。聚焦特色水果、早春蔬菜等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加快建设一批具备储藏保鲜、产地预冷、贮藏等功能的小型、移动式采后冷链仓储设施。聚焦城市消费“最后一公里”,加大城市冷链前置仓建设力度,支持企业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生鲜农产品低温收发货冷链设施设备,鼓励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冷链央厨+食材冷链配送”等物流新业态,推动小型公共冷库、智慧冷链自动售卖机、冷链自提柜等在城市末端配送领域广泛应用。

  1.搭建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网络货运平台优势,对接四川西部物流大数据中心平台,搭建供需高效匹配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高效串联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平台、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钒钛钢铁交易平台、中国铁路成都局等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公路、铁路、运输需求企业等信息资源以及钒钛钢铁、钒钛化工生产加工、在线交易、供应链业务等信息资源,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慧物流体系同步设计、一体建设、协同运作,打造制造业物流服务平台,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平台之间可靠、安全、高效、顺畅的物流信息互换共享和数据对接,为钒钛钢铁流通提供精准供需匹配、智能预警调控和数据决策支持。

  2.补齐智慧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建设攀枝花现代物流云仓,加强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广,鼓励企业物流技术创新装备升级,采用自动装卸、智能分拣、无人分类码库等智能化技术。加快配送端智能建设,设立智能快递箱、冷链自提柜、无人快递服务站,完善充换电站。

  3.促进物流绿色化发展。发挥“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清洁能源优势,推动包装、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各环节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物流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强货运车辆适用的充电桩、加氢站等配套布局建设,加快新能源、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等货运车辆在现代物流领域应用,促进新能源叉车在仓储领域应用。

  4.打造公铁联运示范基地。推进攀枝花钒钛等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高铁路运输比重。发展绿色仓储,鼓励和支持在物流园区、大型仓储设施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与装备以及节能管理模式。鼓励流通环节推广节能技术,培育一批集节能改造和节能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绿色流通企业。

  5.加快健全逆向物流服务体系。探索符合攀枝花实际情况的逆向物流发展模式,联合骨干流通走廊其他城市建立钒钛磁铁矿尾矿物流集成中心,形成物资配送和尾矿回收的集成物流;结合尾矿再提钛精矿技术研发进度,优化逆向物流在运输、分类、处理、再利用等环节流程。结合红格南矿开发探索建立钒钛资源高水平循环利用基地,逐步建立逆向物流网络。

  1.提升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能力。以攀枝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企业联盟为主体,不断吸纳和扩大企业联盟成员,推动全市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网络布局,引导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2.提升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聚焦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国际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等领域,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龙头物流企业,引领带动物流业与钒钛钢铁制造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至2025年,在攀枝花培育壮大12户大型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新增国家5A级物流企业2户以上,新增国家5A级钢铁流通企业1户以上,培育510户理念新颖、商业模式特色鲜明、规模发展迅速的“专精特新”企业。

  1.强化应急物流保障能力。依托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建立应急物流绿色通道,建设专业化应急物资设施和转运场站,保障极端情况下跨市县和市县内物流运输通道畅通,针对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地区,重点建设综合应急物资存储设施,形成专业储备、市场储备、运输资源、场站资源合理分布的空间格局。依托攀枝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平台建立应急物流管理平台,加大与其他有关部门和物流商贸企业数据共享力度,完善应急车辆通行办法。发挥航空、铁路、公路串联互动的基础优势,研究分级、分类响应的物流保障机制。

  2.提升应急物流组织水平。探索建立突发事件分级、分类应急预案和响应的应急管理体制,推进建立航空、铁路、公路综合交通紧急运输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开展多种突发情况的演练,加强路政、消防、急救、气象等部门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应对突发事件。加快构建交通、抢险、医疗、物资保障、各类救援单位协同发展力量体系,完善应急保供组织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应急物流队伍,鼓励大型流通企业融入应急保供体系,健全物流企业“平急转换”机制,建立应急物资优先通道和快速通行、快速通关机制,探索建立应急物流保障重点企业名单,统筹多方运力,统一协同配送应急物资,提高紧急运输指挥调度能力。

  3.构建临时应急物流体系。建立应急物资临时调配体系,以高速公路出入口和服务区作为物资集散场所,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作为物资调度中心,体育馆、展览馆等大型场馆作为临时仓储场所,商场、学校、社区作为物资采购和分发中心,做好应急情况下物资临时集散、调度、仓储、采购和分发工作。依托现有公共设施,建立“平急两用”应急避难场所,满足应急情况下的避难需求。

  发展以铁路枢纽为核心的运输集散体系,构建多种联运方式并行发展的陆海国际大通道,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进重要货运场站、铁路货站、水运港口等交通枢纽升级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1.加快铁路对外主干道规划进程。全力争取宜宾西昌攀枝花铁路全段按高铁标准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大理丽江攀枝花铁路2025年前开工建设、昭通攀枝花铁路纳入国家铁路“十五五”发展规划重点开工建设类项目清单。

  2.分步完善铁路干支专线网络。分批推进干支专线建设,实现“矿区到厂区,采场到货场”内部小运转铁路运输。新建南矿区铁路专用线、西区格里坪站专用线.全力推进国际铁路物流港建设。推进形成攀枝花国际铁路物流港形成“一港三园”的总体陆港体系。一港:金港;三园:格里坪物流园区、总发物流园区、新九物流园区。

  1.谋划高速公路网络。推动高速公路成网成环,谋划建成“两环六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建设G4216线宜攀高速公路、攀枝花至凉山州盐源县高速公路;推动建设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云南段),建成沿金沙江攀枝花宜宾高速公路,加快推进米易至会理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2.加快建设高效畅达的城市公路网络。实施城市通道扩容改造(如金江片区)、新建补白,疏通关键枢纽周边堵点、痛点,中期启动环城货运通道建设,构建支撑全域物流发展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围绕中心城区高速路网的环线,形成金江、格里坪、总发三大公路枢纽。

  着力推动航运资源开发,加快补齐水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港口及配套设施建设,构建以水运为特色的次级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攀枝花港马店作业区建设和大沙坝作业区的选址评估,畅通四川(攀枝花)金沙江下游黄金水道。

  持续推进保安营机场改扩建工作,大力拓展全国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航线,拓展客货源腹地。进一步增强公铁空等干线物流组织能力。中期实现航空物流与高铁物流的“空铁联运”发展。

  结合钒钛钢铁大宗产品运输需求与红格南矿等矿区开采计划,实施一批铁路内陆场站建设和扩能改造项目,满足业务办理需求。引导综合货运枢纽与磨憨口岸、北部湾港等跨境物流节点联动发展,推动综合货运枢纽向供应链组织中心转变,拓展形成采、存、销全覆盖的供应链服务网络。

  1.推动钒钛钢铁货物多式联运。推进铁矿石、铁精矿、钛精矿、煤炭等各类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引导升级标准化、集装化、厢式化运输装备,加快攀枝花多式联运中心港(一期)项目建设。依托公路运输在攀枝花及周边城市集结货源,运输至攀枝花枢纽进行集装箱装箱,根据货源实际目的地,经铁路承运人沿干线铁路运输至目的地,进行公铁联运。

  2.加大大宗货物“散改集”规模。依托钒钛钢铁一体化流通体系,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以“干支结合、枢纽集散”为核心,通过创新金江片区和格里坪片区货运功能设施的作业流程,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实现绿色运输,推动实施“双碳”绿色发展战略。

  3.推进清洁交通运输设施体系建设。推动包装、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各环节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物流绿色化发展水平,打造全国绿色物流示范基地。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客货运输领域的应用,推动中心城区新建6个公用充(换)电站,具备条件的乡镇公用充电桩覆盖率达100%,建立“覆盖全域、满足需求”的新能源充换电网络;电动货车规模达200辆,建成5个重卡换电站、100个重卡充电桩;在银江湖库区、金沙江和雅砻江库区试行“油改电”、推动600总吨以上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绿色建设相关工作。

  1.打造智慧公路全场景试点示范。推动公路感知网络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攀枝花市普通公路重点桥隧结构健康监测。实施普通公路重点桥隧结构健康监测项目(二期工程),渡口立交一号桥、大花地桥、银江大桥、三堆子金沙江大桥,寒婆岭隧道等15座桥梁及隧道全天候、多要素的状态感知。

  2.建设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搭建智慧路网云控平台,集成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对攀大、宜攀等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重要路段、客货运枢纽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测,依托攀大高速部分路段开展智慧公路试点示范。

  3.促进交通运输数据开放共享。建立开放的交通数据平台,鼓励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享交通数据,搭建面向货主、货代、公铁承运企业、物流公司、报关代理企业、枢纽港口、铁路场站等多式联运业务协同方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促进更广泛的交通运输创新,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推动更多创新服务出现。

  4.加强智能智慧化作业设施应用。鼓励重点货运场站建设智能仓储配送、数字月台等新型设施,应用智能拣选机器人、无人智慧闸口等智能装备,推广数字仓储、智能调度等网联平台,提升装卸、转场、调度等作业效率。

  1.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深化政银企合作对接,引导银行机构优化产品服务,鼓励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现代流通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根据项目和企业情况,适当延长期限,合理确定利率。发挥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加大对商贸、交通物流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有效开展,鼓励金融机构利用该制度尽快开展动产和权利担保融资业务,满足企业资金需求。扎实推进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建设工作,通过攀枝花市绿色金融工作推进会,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钒钛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筹备“省级金融机构支持攀枝花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暨融资对接活动”,争取更多优质的金融资源服务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丰富流通金融服务。围绕钒钛绿色低碳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合同环境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特许经营权质押、排污权抵押、碳排放权融资、节能减排融资等金融工具和服务。引导保险机构继续完善流通领域货物运输等保险服务,积极探索开展“钒钛+保险”“物流+保险”等特色服务,为流通领域企业提供各类优质保险保障。支持钒钛钢铁流通领域符合绿色低碳转型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发行绿色企业债、绿色资产担保债券、绿色收益支持证券、绿色资产支持票据、绿色永续债等绿色债券以及碳中和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直接融资。

  3.组建钒钛能源金属储备基金。围绕绿色能源产业链发电、发电所需的钒、钛等稀有金属,用收储等方式进行投资。对重点钒钛钢铁产业项目,以贴息方式,促进钒钛产业做大做强。对重要钒钛产品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通过给予一定储备贴息的方式,支持企业产品收储。对创新型钒钛钢铁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努力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对符合条件,需要向银行融资或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钒钛企业,通过提供担保和补助担保费的形式支持其发展。对个别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钒钛企业,通过发放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的形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1.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流通领域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科技公司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为上游多级供应商提供票据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为下游企业提供订单融资、仓单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提升产业链融资效率。提高融资能力和流动性管理水平,推动核心企业接入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扩大供应票据签发规模,畅通和稳定上下游产业链条,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标准化票据融资。积极推动流通企业、政府采购系统、地方法人银行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为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提供信息支撑。优化供应链金融监管机制,探索对供应链金融实施差异化监管。加快编制主导产业转型金融地方标准和目录,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碳挂钩金融产品,扩大对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支持力度。支持核心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票据、低碳转型票据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2.积极建设跨境支付体系。聚焦钒钛钢铁等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国际班列等流通领域,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推动银行机构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拓展清算渠道。紧扣面向南亚、东南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需求,借鉴四川自贸区跨境金融港等开放合作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丰富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配套产品,降低市场交易主体业务办理成本。利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提高服务企业效率。按照政策要求,丰富支付结算应用场景,推进普惠金融和跨境贸易互联互通。

  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厚植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发挥追溯系统积极作用,提高流通领域信用保障水平。

  联动走廊内城市签署信用建设合作机制框架协议,形成统一的信用服务标准,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信用环境;牵头组织参建城市共建城市信用互认互通平台,建立城市信用联盟,为跨区域互认和应用场景互通提供攀枝花的“数字解决方案”。

  深入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倒逼市场主体珍视信用等级。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有机融合,搭建“信用攀枝花”平台,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基础资源库建设,在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及商业秘密前提下,归集各部门对外公示涉企信息,依托“企业信用分类系统”开展数据分析,智能归类并动态更新全市企业信用等级情况。依据差异化监管原则,对a、b、c、d类企业分别采取无事不扰、常规监管、重点关注、严格监管对策,促进企业信用结构日臻完善。

  实行“信用+守信激励”模式,充分发挥信用合规正向激励作用,依托“信易贷”融资平台,逐步建立“信易贷”月度推荐企业名单常态化机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信用良好的优质企业;依托银税互动服务平台,以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为授信依据,探索将纳税信用转化成为企业融资资本。积极引导金融服务机构,重点支持信用投放,开展金融机构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在“攀枝花工匠”“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职业经理人”“诚信企业”等评选工作中,提供信用查询,并在全市范围积极推广使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信用报告。推行“信易+失信警示”模式,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在行政许可、年报公示、信用惩戒、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等环节对市场主体进行警示提醒,通过电话告知、短信提醒、信函提示、上门约谈、警示约谈等方式,提醒企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修复信用,提升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意识。

  依据《攀枝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有关工作的通知》(攀信联办〔2020〕6号),将行政处罚“硬约束”与信用修复“暖服务”相结合,实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通知“双送达”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一次性告知企业违法失信带来的影响及信用修复流程,引导企业主动进行信用修复。坚持“以罚促管”“以管促信”,协同相关单位运用大数据筛查等手段建立信用修复台账,主动开展失信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指导,确保企业信用应修复尽修复,让企业“处罚无影响”,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和内生动力。以信用“极简修复”化解企业“急难情绪”,推进信用修复“跑动最少”“一次不跑”,积极构建“处罚+信用修复”服务链条,在作出行政处罚后,按照《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中相关规定,启动信用修复倒计时,推动处罚与信用修复紧密关联、无缝衔接,实现“期满即修复”。探索建立“源头前置承诺+期满告知提醒+政府主动”的一般行政处罚失信行为信用修复新模式,以最快捷、最便利的“极简修复”“秒修复”优质服务,尽快帮助市场主体“轻装前进”,重新回到正常生产经营的轨道,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加快建设攀枝花功能型战略流通支点城市全过程。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到实处。切实加强思想淬炼、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水平和专业化能力,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和推动现代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1.完善现代流通支持政策。落实已制定的《攀枝花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攀枝花市“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攀枝花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攀枝花市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攀枝花市际综合交通枢纽专项研究(规划)》《攀枝花市域综合交通枢纽专项研究(规划)》《四川省攀枝花市铁路物流规划(20202030)》《攀枝花市抢抓成昆复线开通契机建设四川南向国际大通道桥头堡城市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现代流通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撑和动能。争取多级政策支持,力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加强部门政策协同,加大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用地保障力度。

  2.加强资金支持保障。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内投资和省级各类专项资金对流通基础设施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统筹中央、省和市、县级财政资金,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支持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企业并购等方式募集资金。符合专项债券发行条件的项目,在防范债务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给予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引导物流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挂牌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发行债券直接融资。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物流企业融资支持,鼓励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对流通领域市场主体各项财政扶持政策,严格落实流通领域各类税费减免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流通主体担保增信。

  3.加快流通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流通人才培训体系,面对实际、面向未来发展需求,积极对接四川各高校、职业学校流通相关学科,完善现代流通人才培养使用,将流通领域紧缺人才引进纳入人才引进计划,完善政校企联合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引导社会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强化在职教育和技能培训,持续提升流通从业人员就业能力。

  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市人民政府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协调商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自然资源、金融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本方案实施。组建市级口岸与物流发展办公室,及时研究解决战略流通支点城市建设中的重大困难和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支持,并定期对各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整体有序推进建设方案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建立战略流通支点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政策储备,指导规划科学实施。

  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数据管理中心、运营监控中心以及物流信息化大屏、终端设施设备的购置维护等硬件系统;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发布与咨询服务系统、资质认证与信用服务系统、车辆定位与货物监控追踪系统、车辆紧急救援与维修服务系统、增值服务信息系统等软件信息系统。

  1.现货挂牌交易,为企业提供商品个性化展示和交易渠道,减少贸易环节,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2.产能预售、远期合约交易,帮助企业实现未来3个月左右的产能预售或远期订货,提前锁定销售利润或采购成本,规避市场波动风险。

  项目用地面积36.86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物流枢纽运营中心、物流信息中心、物流金融服务中心、海关监管服务及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大宗物资交易中心、特殊商品集散服务中心及公铁联运服务中心等物流公共服务设施,并建设充换电等配套基础设施。

  项目总建筑面积7.9万m2,项目包含两期:一期建设海关综合服务中心、卡口服务区、保税仓储区、查验作业中心仓库、海关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及隔离围网、巡逻通道、停车场等;二期建设冷链仓库、保税仓库、跨境电商展销中心等。

  项目占地约50亩,建设围网周界、场站、仓库、查验平台、查验作业区办公、卡口、综合服务楼及相关配套设施。

  项目拟选址于总发片区、乐弄片区,占地面积约1010亩(其中:一期占地约110亩,二期占地面积约300亩,三期占地面积约600亩)。总投资约27.3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2.3亿元,二期投资约10亿元,三期投资约15亿元)。项目主要构建“一带一路”南向物贸综合枢纽;多式联运中心、高铁快递中心、物贸产业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城配合储中心;全球物贸平台、网络货运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将物贸综合枢纽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融合健全、功能完善、连接东南亚的国际性产业枢纽。

  项目占地总面积约200亩,拟建设盐边县物流基地及附属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75000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冷库库容20000m3、农产品仓储30000m2、农产品交易中心15000m2,以及基地周边环境整治与配套道路建设(长度约3.5km)。

  项目建设具备农产品分级包装区、货运物流配送区、快递物流站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冷链仓储等功能的870㎡农产品交易中心,2400㎡农产品加工中心。

  项目总建筑面积83.7万m2,建设包括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冻品交易区、特色农副产品展示仓储中心、电商中心、蔬菜水果水产交易仓储区、农资百货粮油副食交易仓储区、绿色产业建材交易仓储区、农机五金机械交易仓储及配套设施等。

  1.以“钛融易”钒钛产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辅以贸易实体创新供应链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为钒钛生产企业、贸易商、金融机构三大类客户提供钒钛产业链一体化服务。2.通过建设交易结算中心、仓储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信息数据中心四大中心,搭建钒钛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整合产业资源、促成产业协同、打造产业生态。

  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6.86亩,总建筑面积5000㎡,其中,物流枢纽运营中心建筑面积1000m2、物流信息中心建筑面积1000m2、物流金融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00m2、海关监管服务及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00m2、大宗物资交易中心建筑面积1000m2、特殊商品集散服务中心及公铁联运服务中心用地面积15000m2等物流公共服务设施,并建设门岗、值班、监控、充换电等配套基础设施。

  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4万m2,主要建设大宗物资智能仓储设施,铁路线改造提升、集装箱箱管中心、多式联运中心、跨境电商区、物流智能信息平台等,以及园区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

  项目新建攀枝花市元泰物流有限责任公司100万吨/年钒钛仓储、5万吨/年农产品冷冻仓储服务项目,其中:新建精矿仓储库房8000m2、卸车台500m2、冷冻仓储库房4000m2、地磅房150m2、进场道路100m、办公综合楼400m2及综合安全环保配套设施,每年达到仓储100万吨钛精矿、冷冻仓储农产品5万吨的处理能力。

  项目建设主要包括货运站及铁路专线、配送、仓储等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内容为配套红格南矿开发,在新九片区设立企业站(新九站),新建盐边红格南矿专用支线,南矿专用支线经安宁工业园区北部设企业站(安宁站),再向西引入成昆线三堆子站。铁路支线亩)。

  该项目拟占地53556.11m2(约80.33亩),建设工期为18个月。拟投资新建的项目规划5个功能区:1.铁精粉仓储及配矿区,用于存放铁矿石、铁精粉等不同品位的矿产品以及配矿生产工作。2.配矿成品堆放区。3.办公区,建设现代化的办公场地和检验、检测基地。4.生活区,修建职工食堂、员工宿舍、员工文体中心等配套生活设施。5.临时原材料堆放区及其他生产所需配套设施,包含厂区道路、消防设施、冲洗防尘设施等。

  项目占地55余亩为中老班列开运,货物集散,配套建设产品交易中心、仓储中心、配套道路、重卡停车场等。

  新建物流仓储约3000m2、室外堆场5000m2,采购园区公铁联运转运设施设备,改扩建园区物流转运道路,配套完善其他附属设施。

  项目新建煤炭及矿产品仓储中心12400m2,通过仓储中心的集中化管理,效率提高,避免了过多重复性操作,降低成本,防止扬尘,更加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

  与中国邮政合作,建设攀西一级冷链集配中心2530㎡,冻库库容9360m(库内含3台全自动制冷设备);建立辐射攀西地区的市、县、乡3级冷链配送体系。

  项目占地面积约15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000㎡(含地下建筑面积),拟建农产品供销平台、特大型平价超市、大数据处理中心、电商孵化中心、寄递物流、冷链物流仓储冷藏库(约21000m库容)和分拣、包装、配送中心等建筑,配套建设大型停车场和充电设施等。

  项目建设内容为:1.建设蔬果冷藏库2个,冷库总容积400m3(蔬菜、水果各1个)。2.建设日配冷藏库3个,冷库总容积300m3。3.建设冷冻仓2个,冷库总容积600m3。4.建设肉品冷藏库1个,冷库容积100m3。5.建设可变温气体醒发催熟库4个,冷库总容积400m3。6.建设冷藏加工仓2个(肉品分割加工仓、蔬果加工仓各1个),冷库总容积200m3。7.新增冷链配送物流车辆5辆。

  项目建设提供农产品分拣定标分级、包装等初加工服务的分拣定标交易区,提供农产品仓储、运输、配送、车辆调度的冷链物流区和兼顾电子商务、信息收集、办公培训、展示直销等多种功能的配套服务区。

  建设网络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物流全时监控、网络货运、网络合同管理、网络签章、汽车综合服务商城等及建设汽车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网络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数智服务中心大厅,面向攀西提供高质量物流综合服务平台。

  项目按运营管控一体化平台(业务数字化)、物流决策支撑平台(决策智慧化)两大核心系统分两期进行建设。1.建设攀钢物流一体化运营管控系统。2.关联系统接口建设及配套改造。对项目涉及的攀钢集团各单位信息系统开展关联系统的接口建设和配套改造。3.基础信息化系统完善。建设攀长特基地物流铁路运输管控一体化。4.建设物流决策支撑平台。为生产经营过程决策提供支撑,包含物流管理驾驶仓、物流数据分析、物流数据智能应用。

  项目占地面积约40亩,项目定位为城市生活物资应急仓储配送中心,拟建内容包括冷冻标准库、高位货架常温库、低温冷链分拣仓、净菜加工分拣车间、低温冷链加工车间、公共配送物流平台、新能源物流车辆充(换)电设施、屋顶光伏、业务用房。

  依托公铁海联运和中老铁路、成昆复线通车,进出口大宗原燃料贸易,建设以铁矿石、钛精矿、煤炭、钒制品等为主的钒钛储备中心。储备中心一期占地面积为61亩,二期为30亩。一期钒钛储备标准仓面积计划为16000㎡,储备量达到10万吨以上。

  本工程新建单线km,沿线个转运站,并配套建设变电所等设施。1.亿丰瑞至豪润区段全长约2.95km,新建10座转运站,亿丰瑞、铜冶和抛尾二期为规格矿上料点,豪润为规格矿下料点。2.利用废弃铁路区段全长约1.35km,新建4座转运站。3.大抛尾至循环产业园区全长约1.45km,隧道全长710m,新建1座转运站。

  建设高标准公共仓储20000m2,建设冷链集配中心10000m2、公共冷库5000m2、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及给排水、电网、道路等配套设施。

  项目全长约78km,按内河航道标准建设。航道尺度:3m×60m×480m(水深×宽度×弯曲半径),建设主要内容为碍航险滩整治工程、航标工程、航道维护工作站、养航站以及支持保障系统等配套设施。

  建设物流园主干道路线km,金五路连接线km,鱼塘连接线km。设计标准为路基宽度21m,车行道宽度15m,双向4车道,人行道宽度3m,沥青混凝土路面。

  线亿元,线路自昭通向西,经西昌惠东、会理,双接引入攀枝花枢纽成昆线攀枝花站成都端和三堆子站昆明端,攀枝花市境内线km。

  项目正线亿元,其中宜宾市境内正线km,昭通市境内正线km,凉山州境内正线km,攀枝花市境内正线km。

  新建正线亿元,线路自攀枝花地区西端引入向东南走行,于观音岩上跨G4216蓉丽高速与金沙江折向东,于中坝乡东侧设石头村站预留货车联络线条件,尔后折向北引入攀枝花南站,攀枝花市境内长度30.08km。

  项目全长约3.7km,其中新建道路约2.3km,路面维修约1.4km。新建道路设计标准为公路,双向双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套建设相关附属设施。

  项目占地121亩,项目总投资421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300万元,建设内容增设贯通式集装箱货物线台,全站配套信号联锁改造更新等设施。

  项目占地面积约480亩,新建中心河港码头(三类河港),含2个通用泊位;新建前沿装卸区、后方堆场区(含办公和综合服务区)。

  占地80余亩,建设物流枢纽核心区转运作业区,建设智慧仓储用房3400m2、室外堆场5000m2,建设集公铁联运仓储配送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2700m2、货运停车场6000余m2、充电桩100个,配套建设进场道路800、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完善转运设备以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

  渡口支线座车站,倮果密地区段为电气化区段,为提高运输效率,满足成昆线整列货物列车直达攀钢专用铁路北部站的功能,对密地至弄弄坪区段进行电气化扩能改造。

  项目计划总投资约为4.65亿元,拟建设795个充电桩(其中快充充电桩677个,慢充充电桩118个),5个换电站(其中车电分离模式4个,车电不分离模式1个),最终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

  项目线路自格里坪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引出向西,于德胜攀煤厂北侧设企业站,接入大丽攀铁路石龙坝站,线km。疏解线接入大丽攀铁路干坪子站,疏解线km。

  项目总用地面积208.2亩,道路总长1773.8m,其中新建道路长1503m,按城市主干路进行设计,设计车速40km/h,标准路幅宽24m,建设内容包括路基、路面、绿化、人行地通、交通、综合管网等;改建道路长270m,改建内容包括照明和绿化工程。

  项目为“纽扣计划”节点工程,主要打通连接龙密片区物流产业园外部道路体系,形成区域高效现代物流交通网络。路线基本呈东西走向,西起椰风路,东接阿署达大道,以隧道形式下穿山体,路线分为左线m,包含:道路、隧道及市政配套工程。

  对格里坪站既有木专线进行改造,拆除原木专线后铺设新轨,增设龙门吊及走行轨,完成专用线范围的土建、轨道上建、货场道路及机械、给排水、信息、信号、电力等相应的站后配套设施。

  项目占地约25亩,依托巴关河火车站,扩建货物仓库,建立智能管理系统,建设配套设施。提升站点的货运吞吐量,保障中老班列的货运畅通,提升战略运送能力。

  项目起于会理县城西南侧黄虎村附近,穿龙会桥隧道进入米易县境内,经头碾、丙谷,与G5高速设十字枢纽互通交叉,会理至米易段长42.1km,采用全立交、全封闭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沥青砼路面。

  为提高成都局运输效率,满足成昆线整列火车列车直达格里坪站的功能,对密地至弄弄坪区段16.4km进行电气化扩能改造。


Im电竞端口